怀扬通州
文天祥〔宋代〕
江波无柰暮云阴,一片朝宗只此心。
今日海头觅船去,始知百炼是精金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江面上的波涛无法抵挡傍晚的乌云,我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归朝廷。
今天来到海边寻找船只,此刻我才明白,经过千锤百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精华。
注释
江波:江面的波浪。
无柰:无可奈何。
一片:唯一。
朝宗:朝向朝廷。
今日:今天。
海头:海边。
精金:真正的精华。
创作背景
南通,史称通州。南宋末年,蒙古铁骑南下,偏安一隅的赵宋王朝危如累卵。文天祥散尽家财,招募兵勇数万人,前往护卫临安。德佑二年(1276),元军包围临安,文天祥临危受命,出使元营,坚持只议和不投降,遭到了扣留。在被押往北方途中,他伺机逃出,经过二十多天的流亡,到达通州。在通州知州杨师亮的协助下,文天祥乘船从海路南归。惊涛骇浪间,诗人一路颠沛,感叹之中写下了这首《怀杨通州》。
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坚定信仰。开篇“江波无柰暮云阴”一句,通过江边景色,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,诗人心中所怀抱的是那份难以言说的乡愁。“一片朝宗只此心”表达了诗人忠诚不渝的心志,这里“朝宗”指的是国家和君主,而“只此心”则强调了一颗赤子之心,表明诗人的忠诚是纯洁而坚定的。
转入下两句,“今日海头觅船去”,诗人似乎是在告别,一种迫切的离别感在字里行间流露。这里“海头”象征着远方,也可能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,而“觅船去”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。“始知百炼是精金”一句,则透露出诗人经过磨难后的自我认知,“百炼”比喻历经艰辛考验,而“精金”象征着纯粹无暇的心灵。
文天祥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 1023篇诗文 197条名句
贺新郎·甚矣吾衰矣
辛弃疾〔宋代〕
邑中园亭,仆皆为赋此词。一日,独坐停云,水声山色,竞来相娱。意溪山欲援例者,遂作数语,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。
甚矣吾衰矣。怅平生、交游零落,只今余几!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。问何物、能令公喜?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
一尊搔首东窗里。想渊明、停云诗就,此时风味。江左沉酣求名者,岂识浊醪妙理。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知我者,二三子。
劝金船·无情流水多情客
苏轼〔宋代〕
无情流水多情客,劝我如曾识。杯行到手休辞却,这公道难得。曲水池上,小字更书年月。还对茂林修竹,似永和节。
纤纤素手如霜雪,笑把秋花插。尊前莫怪歌声咽,又还是轻别。此去翱翔,遍赏玉堂金阙。欲问再来何岁,应有华发。